跳到主要內容

在「牛奶吧」裡用波蘭菜重新找回飽餐一頓的滿足感

身為一個在歐洲交換的窮學生,旅遊的時候我老是在餓肚子。

其實也不是真的什麼都沒吃,如果認真找有時候還是可以找到cp值高的食物,不過在台灣「養尊處優」慣了,總是習慣隨便彎進某個巷子就可以找到銅板價「俗擱大碗」的餐點,在街頭因為外食太貴而到超市買麵包當午餐(或沒吃)的時候,總是覺得有點空虛。

大概是因為這樣,即便Krakow有很多著名的景點(像奧斯威辛集中營和維利奇卡鹽礦),回想在波蘭克拉克夫旅遊的那幾天,我腦海裡竟然都是在這間小餐館裡飽餐一頓的滿足感,把納粹時期猶太人的苦難和Krakow舊城區的古色古香都拋諸腦後,民以食為天果然是真理啊。

Gospoda Koko 


波蘭人吃飯很早,五點、六點左右是他們的晚餐時間,我們在跨年夜的當天抵達Krakow,來吃飯的時候人店裡人就蠻多的了。

會找到這間小餐館,要感謝我在波蘭交換的朋友N,一起在東歐旅遊的時候,她已經在波蘭待半年了,熟門熟路,也會一些基本的波蘭文,在Krakow旅遊的時候可都是靠她呢。

我們邊看菜單,她一邊介紹這間餐廳,這是一間「牛奶吧」(Milk Bar / Bar mleczny),是共產時期留下來的一種餐廳。牛奶吧一開始是私人經營的餐廳,以乳製品為主,但是也供應其他菜餚,因為經濟實惠,類似的餐廳一間一間的開(就像台灣的吃到飽,雖然現在好像是一間一間的關),牛奶吧成為了波蘭的特定形式餐廳。

二戰結束後,波蘭脫離納粹德軍的魔爪,又落到蘇維埃政權的手裡。共產時期,高檔的餐廳被視為「資本主義」的毒瘤,很多餐廳國有化經營或結束營業。這個時期,當局成立了一系列連鎖的國營牛奶吧,提供平價餐點,蘇聯垮台後牛奶吧也垮台了,不過後來或許是掀起了復古風,牛奶吧再度流行,成為窮學生(?)用餐的好去處。


一人份的餐點包括湯、主餐(通常是肉類)、主食(馬鈴薯泥或薯條)和三種菜組合的沙拉,如果我沒記錯的話,換算台幣大概一百塊左右,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。

這不太算是一篇食記,我的味覺也蠻不厲害的,但是我想特別談一下波蘭的湯和波蘭的麵。

因為我個人不喜歡歐洲常見的濃湯,比較偏好東方的清湯,來歐洲的半年還以為除了自己煮以外再也喝不到清湯了,沒想到這趟東歐之旅竟然讓我大大驚豔。

我在西歐喝到的湯蠻多都是作為主食(有點像粥的感覺),一份餐點常常是一碗湯加一塊麵包,或許是因為作為主食,大多都是濃湯,會有紮實的飽足感,但這一趟東歐之旅讓我喝到了懷念的味道。
在荷蘭喝到的湯大概會長這樣(圖片來自網路)
在波蘭可以喝到這樣的湯(圖片來自網路)


另外有一件有趣的事,他們會在湯裡放一些細麵,雖然我不知道是不是東歐才有這種料理(原諒我在西歐什麼都吃不起),但是這是我第一次看到,這些細麵就像台灣吃到的、一般的陽春麵,再細一點,就像上面那張圖一樣,麵都很少,所以不能叫它湯麵,應該叫它麵湯,即便不是湯麵,而是麵湯,也讓我在心中得到了深深的滿足感。

蘑菇湯(圖片來自網路)
我照片裡的湯是這種蘑菇湯,雖然看起來很像濃湯,但其實是沒有濃稠度的、可以像水一樣流動的湯喔!

附上這間牛奶吧的位置,到了這裡用餐的時候可以跟櫃台拿英文菜單。


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這麼想,總覺得東歐的食物(相較於西歐)和亞洲比較像,也比較合胃口,在捷克的時候甚至還吃到了很像饅頭片和地瓜球的食物呢!(除了浪漫,你還有其他形容詞可以形容布拉格:文藝

當時在Krakow幾乎天天吃牛奶吧,而且都是吃同一間:Koko,大概真的是很久沒有這種「不用自己煮還是吃得飽,而且接下來不用勒緊腰包過日子」的感覺。大老遠的跑去荷蘭交換,很少會花錢外食,因為動不動20歐(大概台幣700元)就不見了。

在西歐外食雖然很貴,但是超市的食材價格卻和台灣差不多,大概是西歐昂貴的人力薪資讓外食變得如此無法負擔吧,所以回頭想想,其實台灣跟東歐的餐廳菜餚價格便宜,可能也反映出人力價格相對低廉,也許這是為什麼東西歐的餐廳服務態度大不同,荷蘭服務生永遠笑臉迎人(但也可能是荷蘭人本來就看起來很開心),東歐的櫃檯和服務生臉真的很臭,但是回頭想想餐廳的價格,又覺得他們其實也真的是蠻辛苦的。

再喝一口波蘭的湯,心裡感慨萬千,這份很久沒有感受到的飽足和滿足感,在台灣唾手可得,出國旅遊的時候竟然成了這麼珍貴的東西,還能寫成一篇遊記,想想我也覺得自己真是莫名其妙,幹嘛寫一篇窮苦學生餓肚子然後好不容易吃飽的故事,不知道在幹嘛,但卻又覺得這份飽足感格外珍貴。

同場加映:波蘭餃子 Przystanek Pierogarnia

在東歐,有很多種食物被翻譯成"dumpling",有些其實不是我們認知的「水餃」,捷克的dumpling就是像饅頭片一樣的東西,但波蘭的dumpling就真的是餃子了,只是口味不大相同。

請原諒我爛到掉渣的拍照技術
波蘭的餃子乍看之下和我們認知的餃子還蠻像的,吃起來也有點熟悉,不過內餡的口味就大相逕庭,波蘭餃子有甜有鹹,可以包進奶油蘑菇,也可以包進蘋果卡士達,口味之多變讓我蠻驚訝的,但整體來說我覺得蠻好吃的,價格也合理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5間我最愛的公館書店

時間來到 2017 年的夏天, 歲 月催人老,我已經要升上大三了,暑假某天回到學校附近的影印店印製一些紙本資料,就順便在附近繞繞。 跟別人說我在公館念大學,大家都以為我在咖啡廳唸書,公館附近的確充滿了咖啡廳,騎腳踏車到溫州街繞一圈,隨便抓都是一大把的咖啡廳,但貧窮如我,承受不了比我一餐飯錢還貴的飲料價格,只能在圖書館啃書。 天大地大的台大圖書館內多為學術用資料,也因為太大(還有我本人懶得找書),如果想看點課外書,都要到附近的書店坐,坐在地上或書店內的小椅子上,而且我還很少買書,就說貧窮如我了嘛。 從學齡前開始看書,從國中開始買書,節儉成性的我因為受不了一本書兩三百塊錢,努力在網路上搜尋「二手書店」,因此從國中開始,公館就成了我的聖地,雖然很遠,但只要我想找書、想買書,除了士林的胡思之外,一定就是跑到公館。以前有一陣子會利用新書試讀的機會,撰寫書評換一本免費的書,但是上了高中、大學後,生活越來越忙,免費的書得來不易,二手書店對我來說也越來越重要,開始打工之後賺的錢沒有吃掉或買衣服,除了存錢和旅遊以外就是買書了。 這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要整理公館附近我最喜歡的幾間書店,公館附近的書店真的很多,我偏好的書店都是明亮、舒適(會想要待在裡面看一下午的霸王書)的書店,各有各的特色,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喜歡明亮、舒適(會想要待在裡面看一下午的霸王書)的書店,不妨多多關照一下他們吧 二手書店:雅博客 其實我是到了這個暑假才第一次去這間久仰大名的書店,中學的時候就聽過了,也不是沒想找過,只是因為他隱身在溫州街的巷弄當中,外觀又像極了一家溫州街式的我不會進去的那種咖啡廳,我屢次經過都沒有留意,於是拖到現在才來拜訪它,為了表達歉意,只好放在第一間介紹。 我記得雅博客的店名取自一個「愛書人」的意思,但詳細的說明我忘記了,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問店員哈哈。 打折書擺在玄關處,也有很多座位供人使用,可能因為地處偏遠(?),人比較少,所以可以輕鬆愜意地坐下來閱讀,店員也不太會理你,但其實一般來說書店店員都不太會理你,除了台北車站附近的 阿維的書店 (老闆,就是阿維本人,很可愛,我第一次去的時候,價錢有沒有打折是靠骰骰子決定的,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老闆,他真的很值得看)、稍後提到的書林書店,還有一次因為在何嘉仁把書上的句子抄下來被罵之外,都沒有店員理過我。

荷蘭 阿姆斯特丹 掀開紅燈區的面紗 Amsterdam Red Light District Tour

一張荷蘭國鐵天票(NS Dag Kaart)在手,荷蘭真的是成為一日生活圈,早上從國境之南-也就是我們家Maastricht出發,歷經De Hoge National Park荒野大飆客的養成過程,我們終於在下午4~5點的時候抵達這個為遊客而生的城市-Amsterdam,為了將天票物盡其用,我們在晚上決定到Amsterdam參加Red Light District Walking Tour。 來Amsterdam真的必須做做功課,不然一下火車就會呈現一個目瞪口呆的狀態。這裡真的是大城市,路上行人熙來攘往,我瞬間想起今年年初從鹿野火車站回到台北火車站的情景,突然感到不知所措,這裡是名符其實的龍蛇雜處。但不知道為什麼,平平都是龍蛇雜處,Amsterdam就沒有Brussels那種可怕的氛圍,荷蘭的治安普遍都很好,身處鬧區還是覺得很安全。 Amsterdam是一個典型的荷蘭式運河城,和Maastricht不一樣,Maastricht是由一條大條的Meuse River 貫穿,旁邊有小小的Jeker River蜿蜒鑽過郊區,但典型的荷蘭城市則是隨處可見小橋流水,遍佈城市各地,不過通常運河不會太大。這裡的大指的是從淡水到八里之間的那個距離,Meuse River就是那個大小。 Amsterdam Pancake Red Light District Tour開始的時間是晚上七點,由於時間還早,肚子又餓,先來祭個五臟廟。上網查茶火車站附近的夯店,我們來到了這間Amsterdam Pancake。 荷蘭人很喜歡吃Pancake,這常常是他們的正餐,雖然超市也有賣現成的pancake,但荷蘭人總是對現成的pancake嗤之以鼻。「粉、雞蛋和牛奶調出來的才是可以吃的東西」,他們都會露出這種表情。 荷式pancake都是這種大片大片,餡料和麵糊或在一起下鍋煎的pancake(美式則是像麥當勞那種小片疊在一起,通常有糖漿跟奶油),常見的配料有:蘋果、起司、火腿或培根。他們也會淋糖漿(stroop) 和我進行語言交換的Femke說,這個牌子是他的童年。 歐洲外食要價不斐,雖然這裡的pancake味道不錯,但一個pancake就要€9.8,還算是外食中很便宜的價位了,歐洲人要是來了台灣一定就覺得回不去了。 Ams

歐洲旅遊小技巧:Free Walking Tour

如果你 1.對歷史和文化有興趣 2.很喜歡聽故事 3.不討厭走路 那麼在歐洲旅遊時有一個行程,你或許會喜歡,就是Free Walking Tour。 我每到達一個城市的時候都會把Free Walking Tour排在第一天,先對這個城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,拿拿Free Map,跟tour guide討教討教這個城市的觀光資訊再調整我接下來的行程。 Free Walking Tour的時間長度從1.5小時到3小時不等,歐洲的free walking tour發展很健全,大多數tour的公司都是提供1~3種免費的行程,在tour中間或結束後會向參加的群眾工商時間個10分鐘,推薦其他需付費的行程。雖說是"Free" Walking Tour,但通常大家在結束後都會付小費給tour guide,我通常是付5歐左右。 我至今還沒有遇到雷的tour,大多數的tour guide都很有趣也很用心講解,所以我每次都會很期待free walking tour。 順帶一提,雖然很多free walking tour都會在網站上寫清楚集合的時間地點,tour guide會拿著特定顏色的雨傘站在那裡等你,遊客可以選擇性的上網登記,或是不登記直接前往集合地點,但是如果確定自己會參加的時間的話,還是先登記會比較方便對方安排。在柏林走free walking tour的時候,因為實際參加人數是登記人數的兩倍,他們不得不打電話叫醒還在睡的同仁前來支援,幸好這位來自曼徹斯特的柏林居民脾氣很好,也很熱愛他的工作,還是以滿滿的活力帶大家走完2.5小時的行程。自從這件事情之後我都會盡量先上網登記。 其實要找Free Walking Tour很容易,只要在搜尋引擎上輸入「free walking tour+城市名稱」就會找到相關網頁,但我在這裡還是小小推薦幾間我走過的tour公司: 1. SANDEMANs NEWEUROPE 如網站上所說"Free Tours in 18 Cities",這間free walking tour公司的服務範圍很廣,幾乎歐洲各大首都都能看見他的蹤跡,我在Paris, Berlin, Prague, Amsterdam都是跟它的行程,之後應該還會去走London的tour,有機會的話可能會去Bru